• 中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打造2次核反击之盾
  • 发布时间:2013-01-29 16:21:20 来源:中国称重网信息中心
  •   【导读】: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上一次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是在2010年,引起国外媒体的极大关注。那么,陆基中段反导究竟有何意义?需要哪...


      导语: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上一次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是在2010年,引起国外媒体的极大关注。那么,陆基中段反导究竟有何意义?需要哪些技术和步骤?新浪军事为您深度解读......


      历史积淀:我国一直在储备反导技术


      中国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起步较早。1964年2月,毛主席与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的钱学森专门谈到反导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后续相关研究项目代号被定为“640工程”。1967年10月,中国甚至正式提出反导弹用核弹头的研制。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分别进行了“反击一 号”到“反击三号”的全系统研制。尽管最后无果而终,但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积累,其中有些填补了国内空白。


      接下 来的“863计划”属于技术储备与可行性探索,研究了导弹防御的全天候监视、探测、预警、分析,以及拦截武器、C3I系统技术等。尽管在当时的技术和环境下无法进行实验,但这并不妨碍中国进行技术上的储备,而国际形势的几十年发展也再次证明当初的战略远见。


      研制背景:美国退出反导条约


      陆基反导的最重要目标就是遏制核大国对我国的大规模核打击,其中以陆基和潜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为主。主要指美俄,尤其是美国。由于核大国有大量的进攻性导弹核武器,若想全面拦截在技术上难以做到,经济上也难以支持,不如采用核反击的策略来遏制。然而,200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美苏于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则改变了大国战略的平衡基石。


      反导条约原本旨在在于阻止缔约国建立全国性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它规定缔约国只能在境内建立两个小型导弹防御系统,其一防卫该国首都,其二防卫一洲际导弹发射区。两地相距至少1300公里,以避免事实上的全国性防护网或相关努力。条约还禁止任何海基、空中和陆基移动式防御系统的开发、研制与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