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皮带秤的称重仪表显示器上, 显示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称量段物料的重量, 并进行累。同时具有远传、控制、打印机接口等功能。仪表还有自动调零、调整量程、线性补偿、电子校验、输送量显示、负荷率显示及上、下限超限报警、停电记忆等功能。
60年代我国使用的机械滚轮式皮带秤, 采用的是机械齿轮传递的计数器计量。采用滑线式仪表是早期模拟式称重仪表, 工作方式是滑线电阻触点随输人电压而滑动, 此电压与称重传感器上的负荷成比例, 其重量能够在滑线电阻上的刻度盘上读出。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模拟显示转换成数字显示的方法, 是在滑线电阻补偿器的轴上装一个角编码盘, 盘是被编成BCD码, 因此滑线电阻触点滑动改变其角编码盘角度, 角度能通过光电二极管读出, 并通过编码的电路显示在数字指示表上。
与模数转换器原理不同的各种数字式电压表已经广泛使用, 很快由称重传感器与数字电压表DVM 组成了称重系统。
70年代的电子皮带秤是由放大电路、积分电路、分频电路等组成的称重仪表, 采用动圈式仪表指示输送量, 电磁脉冲式计数器计量皮带秤累计称量值。为了提高称重准确度和稳定性, 有的单位采用DDZ-Ⅱ型重量变送器来测量秤架载荷时的位移量, 与DXS-202开方积算器组成皮带秤系统, 但仍然还是使用电磁脉冲计数器。
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产品更新换代, 为了克服电磁脉冲计数器机械动作频繁易损和计数速度较慢的不足, 又提出数码显示管显示累积变化公斤位, 电磁脉冲计数器累积整数吨位相结合方式的称重仪表。这个阶段生产的称重仪表的主机基本上是采用280单板机,80年代中期, 随着引进国外技术, 推动了我国微机技术在皮带秤中应用的发展, 经科研部门、生产厂家和用户共同努力, 完成了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这一艰巨的历程, 称重仪表的放大器稳定性和放大精度的提高,A/D转换器转换速度的加快, 分辨率和采样速率的提高, 形成仪表系统精确度也相应提高了, 仪表显示也由(LED)发光数码显示到(LCD)液晶显示。LED在室内的显示非常清晰, 但在阳光下的显示就不够明确。发展到CRT可同时显示多台皮带秤输送量和累计值。
仪表的调整也由电位器到带分度值电位器、从拨码盘到数字量设置, 从旋扭式到触模式, 从手动调整到自动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