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相对萎靡的2009年相比,2010年整个衡器行业的总产值达到1899亿元,同比增加27%。出口呈现强劲的复苏势头,达143亿美元,同比增幅34%。但是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达到了历史新高,147亿美元。其中,科学衡器是逆差“大户”,数额达94亿美元,占全行业逆差的64%。而且,进口衡器基本垄断了高端产品市场,并向中低端产品扩张。
分析原因,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原有科研体系被打破,但新的体系和渠道却没有建立起来。老企业技术人员流失,产品老化,虽然经营方向有所改善,但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够。而一批已经改制、运行灵活的民营企业虽然正在成为新的亮点,但多半尚未掌握先进核心技术,科研力量薄弱,创新成果鲜有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
与国外在高端衡器领域的高投入和高回报相比,我国衡器行业研发力量薄弱,大多数企业投入科研力量和经费不足,人力和财力都无法支持足够的长期的技术创新投入。还有就是缺乏国家支持以我国实验室衡器生产企业为例。外国科学衡器公司的开发投入约占销售的10%,而我国仅占2%到3%。总体上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与应用结合不多。高等院校关于衡器的科研成果不少,但实用性较差,特别是研究深度和力度都不够,所以二次开发工作量大,费用也高,造成衡器科技成果转化比较低。
那么要如何彻底改变国产科学衡器的落后状况,有专家分析,首先要从“人”做起。他指出:“人才缺失问题对于创新比重高、多学科交叉的衡器界来说特别突出。”要在业内倡导科学的创新理念,打破在中低端技术和产品上的重复开发和生产以及低价竞争的不良局面,多参与中高端产品市场竞争。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在今年4月启动的国家重大科研衡器设备研制专项试点工作,也将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衡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衡器设备研制工作。这将有利于衡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