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蒙边境士兵曾潜伏4天抓获偷渡者 途中喝骆驼尿解渴
  • 发布时间:2014-05-17 18:49:39 来源:中国称重网信息中心
  •   在内蒙古、甘肃两省区与蒙古国的交界处,有个地方叫清河口。光听水灵灵的地名,会让人浮想联翩。真的来到清河口,你会失望地发现,这里既没有河,也没有水,有的只是寸草不生的黑山头、茫茫无际的戈壁和从春刮到冬的沙暴。之所以被冠以这样的名称,是因为它寄托了人们对水的一种期盼、一种憧憬。

      在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生命禁区”里,驻守着阿拉善军分区清河口边防连的官兵们。他们用忠诚和信念弘扬“北疆卫士”精神,顽强撑起一片精神高地。记者越接近这些青年官兵,越能感受并理解他们骨子里透出的“永不辜负党和人民、永不丢弃艰苦奋斗、永不畏惧生死考验”的气质和劲头。

      “如果为了升官发财,就是给我座金山银山,我也不愿在这里吃苦受罪”

      尽管已是入夏,但顶着风沙一路前行,视野所及不见半点绿色,只有黑山、戈壁、荒漠……在这个连胡杨都很难存活的地方,连队又是如何扎根的呢?

      前不久,排长李巍达相恋3年的女友专门抽时间来队。搭车走在戈壁滩“搓板路”上,一路颠簸一路呕吐一路心凉。10多个小时后又遇上沙暴,差点被飞沙走石卷走。好不容易踏进营门,看到日夜思念的李巍达又黑又瘦,女友心痛得直掉眼泪。

      第二天,李巍达女友主动提出为官兵表演一支舞蹈《秋雁》。舞跳到一半,眼泪再次止不住流下来,她向全连官兵深深鞠了一躬后说:“来之前知道这里很苦,可没想到这么苦。”

      是啊,清河口很苦,可连队官兵的根,早就如那骆驼刺,深深扎在这里了。连队营院中,伫立着一块树化石,上面镌刻着一个“根”字,这个字有着太多的含义。

      连队官兵的吃水问题始终牵挂着各级领导的心。这些年为了找水生存,连队周围打了几十眼井,几乎全是干窟窿,唯一一口有水的井,里面也是矿物质严重超标的苦咸水。建连之初,周恩来总理曾批示派直升机为断水的连队官兵送水;后来,上级为连队配发了水车拉水;如今,官兵用上了净化水装置。这些年,军委总部和军区首长多次到连队,为官兵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体会着戍边条件的日益变化,感受到党无微不至的关怀,新一代戍边官兵对党的感情早已深深植入灵魂。官兵们说,如果为了升官发财,就是给我座金山银山,我也不愿在这里吃苦受罪,但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安宁,我甘愿在这里喝苦水、斗风沙、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