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中印边境谈判24轮无果,缺乏互信和解无期
  • 发布时间:2013-11-09 14:41:28 来源:中国称重网信息中心
  •   2013年11月6日,美国“外交官”网站刊登文章《边界,现状不能接受(Border, Status-Quo Unacceptable)》,文章分析了中印边界问题的现状,介绍了中印边界问题谈判、冲突的历史,认为中印之前缺乏战略互信,前段时间签署的《边境防务合作协议》不太可能改变中印边界对抗现状,现将文章主要内容直译如下:

      10月23日,印度总理辛格与中国达成协议,改善世界最长边境的管控问题,签署了《边界防卫与合作协定》(BDCA),以期缓和喜玛拉雅边界的紧张局势,中印在边境地区曾于1962年爆发战争,解决长期困扰双边关系的瓶颈问题。今年春天中印连接又发生了对峙,中方在实际控制线附近设置帐篷进行边境巡逻,距离查谟和克什米尔仅几英里。

      遗憾的是,《边界防卫与合作协定》的正式文本没有起作用,双方没能达成最终和解,改善边境管控收效甚微。《协定》重申了以前达成的原则,没有对双边军方和民间定期会谈做出规定,但是规定双方避免跟踪对方的巡逻,可能考虑建立军事首脑热线,同意在减灾和防病领域展开合作。

      印中1981年以来已经举行了24轮边界问题谈判,于1993年和1996年分别达成双边边界争议管理框架协议,但是从此进展缓慢。2003年,双方派出高层特别代表团(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重启和谈,2005年签订了双边议定书后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中印官员过去2年对和谈都对达成近期或中期领土争端解决方案表示悲观。2010年温家宝承认争议将长期存在,即使以某种方式达成协议,与印度在西藏、巴基斯坦和印度洋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系主任叶海林表示,双方每次试图解决领土争端都使问题变得更糟,印度外交官也对现状还不如50年前表示遗憾。

      虽然双方不会马上爆发战争,当前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印度军事分析人士阿贾伊- 舒卡拉(Ajai Shukla)表示,边界问题应当采取“国际模式”,与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线上的流血冲突相比,中印边界40年来没有暴力冲突。上次军事对抗发生在1967年,最近的边界事件发生在1975年,1987年双方也处在军事冲突边缘。

      外交官的撰稿人认为三个原因导致了现状。首先是边界地区发生了微妙的军备竞赛,北京去年提出了BDCA的建议,在实际控制线冻结军事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中国有利,因为近20年中国已经在西藏建设了大量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

      第二,印度战略层几十年来一直流行一种说话,在边界地区建设基础设施便于中国再次进攻印度,即使现在印度边界哨位也只能通过空运或连续漫长的山地徒步行军才能到达。2006年,新德里意外地改变了这种态度,开始在边境地区建设公路,3年前,新德里宣布在边界增派2 个新型山地师,部署先进巡航导弹和第四代战斗机,升级了多个机场跑道和着陆场,最后,新德里今年在东部边界增布了新的打击兵团(strike corps),50看来首次部署进攻性军事力量(印度现有的打击兵团全部部署在巴基斯坦边界)。

      北京过去一直轻视印度的军事部署,对自身能力非常自信,利用西藏地区的等级公路和铁路网,解放军两大军区40万部队正在应对印度。近年来,中国升级了弹道导弹库,在西藏新建了多个机场,与巴基斯坦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进一步提高远程运输能力。中国先进战斗机在西藏拥有了更强的高海拔作战能力。

      中印双方虽然不会马上爆发军事冲突,但是边境军事化增加了危险程度,尤其是最近发生的穿越边界事件。印度政府声称解放军每年都有几百次穿越边界的事件,中国也在记录印度的边界巡逻,侵犯边界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解放军。

      总体来说,双方在边界地区的小型演习等方面没有相互协定,经济学家解释,印中在喜马拉雅都有各个的边界保护圈,表示各自的军事存在。中印关系紧张时期,双方的一报还一报地指责对方的侵入,都在用对方的空烟盒和方便面包装作为证据。

      但是,侵入也有风险,有时也演变成真正的危机,2008年,印度向锡金边境地区机动了主战坦克。4月双方也爆发了短暂的危机,破坏了中国总理李克强出访新德里的气氛。这些插曲都有扩大事态的风险,也使中印处在猜疑和不信任的状态。

      由于双方都回避正式解决边界问题,双方本来就很难在领土问题上做微小让步,在21世纪的环境下更加不可能做出让步。尽管1998-2012双方举行了67次会谈,但是目前仍是公开的不信任状态。2012年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对印度持不友好观点,2013印度民意调查也有73%的人认为中国是最大威胁。印度战略委员会认为中国比巴基斯坦富有,是印度最主要的安全威胁。

      这种相互猜疑限制了双方和解的空间。在印度,反华态度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利可图,领土问题上让步会引起民众怀疑,也需要印度国会的修正案。在中国,解放军坚决维护领土完整,把印度当作第二级别的地区国家,认为印度正在联合美日共同遏制中国。

      边界问题不断产生摩擦,政治和解的空间非常有限,只有强力的边界协定才能缓解对抗局面。边境防务合作协议不太可能成功,还可能产生其他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