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意大利热那亚市与意大利战略基金公司正式签署协议,拟出资4亿欧元向其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权。安萨尔多公司在意大利、荷兰、阿联酋、美国、印度等地拥有机构,是仅次于GE、西门子、三菱,并与阿尔斯通年产量相当的着名重型燃机厂商。 4亿欧元买来核心技术 上海电气收购意大利公司的背后故事 燃气轮机,是工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我国制造业长期无法忽视的短板。即便到了去年,国内燃机量产能力具备,基础研究全面启动;但核心技术上的巨大鸿沟还是横在面前。而就在上个月,情况发生了转折。 意大利时间5月8日,上海电气和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签署一系列协议,上海电气计划出资4亿欧元参股后者40%股权。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潮中,4亿欧元不是一笔小数目。然而,这次收购的价值,远不是账面所能反映。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4亿欧元买来的,是最宝贵的技术和时间。 30年的技术鸿沟 虎煜是上海电气下属上海汽轮机厂燃机部部长,1998年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的燃机专业毕业。他回忆,当年念书时全国很少有高校开设燃机专业,因为中国的燃气产业已经断代十多年,读这个,毕业后去哪工作可能是个大问题。 2000年,国内三大电气企业参与国家组织的燃机“打捆招标”,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分别与西门子、GE、三菱三家跨国巨头合资合作。通过以市场换技术,推动燃气轮机国产化。十多年过去,国内燃机制造业蓬勃发展,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需求提升,燃机市场也逐渐成熟。一个鲜明标志,国内各大工科见长的高校,几乎都开出了燃机专业,冷门变成了热门。 “30年差距!从GE在上世纪80年代研发出F级燃机到现在,我们有30年差距。”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郑建华直言国内与世界第一梯队的距离,包括上海电气在内的国内燃机制造商,都只拥有制造技术,没有研发能力。“我们只能按图制造,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郑建华说,由于缺乏技术,制造过程中任何一点修改都要听外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