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航事件:真相要求,道理也要讲
  • 发布时间:2014-03-28 10:24:03 来源:中国称重网信息中心
  •   高亢的声音继续喊着“我们不相信”、“我们要真相”。

      昨天午前,把头像改成黑白素色的@京华时报开始图文直播MH370乘客家属徒步走往马驻华使馆抗议的场面,并最终汇成今晨报道《家属赴使馆集体表诉求》:“家属们聚集到丽都饭店门口,举起了准备好的标语,标语上写有‘盼亲归,泪两行’、‘不离不弃,我们守候在此’等内容。随后...家属相继抵达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百人呼喊口号,并公布家属抗议书,抗议书中称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追究马航、马政府、马军方的责任。”

      从现场围观者拍下并上传的视频来看,北京的警察们就像当年面对反日游行一样,只是簇拥着激愤家属前行,主要任务变成了阻止围观者过分靠近。

      网易真话频道对此有专门说明:“11点10分左右,家属徒步开始。此时,人们才发现,沿途的武警已布岗完毕,随处可见...等到家属们都到了马来西亚大使馆门口,情绪如野兽梦醒,哭声,骂声,声声痛心,念完昨晚那份激愤的抗议书后更是怒火中烧。而这野兽也在众人怒火中越来越大,看着使馆内有人偷偷摄影,矿泉水瓶也都纷纷扔了进去。冲突很快升级,家属们哭着闹着要往里冲,防暴警察和公安筑成的防线则步步逼退。两相争执,家属的情绪便越来越暴躁,‘你们是不是中国人’的逼问此起彼伏...家属的情绪渐渐也都泻了,然后围着协调的政府官员不断逼问,没有答案,只有安抚。如重拳打着棉花,终究没劲。”

      “他觉得,这肯定不是真的,背后藏着阴谋”、“直面死亡,或许没有人此时能真正给家属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们要的,也不是答案”——正如这篇《马航家属赴马大使馆“散步”始末》开头和结尾所述,这些家属们心中充满由阴谋论支撑的悲愤。并且,站在他们身后的舆论大抵也是这样。

      由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昨天下午出面召开的家属说明会,就是在这种敌视和怀疑的目光中变得几乎毫无意义。以晶报为例,今晨封面大字写的是“马国政府,马虎应付”,辅以三宗罪:“马方仍未披露与真相相关信息”、“飞机坠海的相关数据,马方于3月12日已获得”、“马驻华大使‘耍太极’,见面会数度惹怒家属”。内版标题“飞机落入南印度洋原来是‘猜’出来的”更是极尽嘲讽。在展示“马航!你欠我们一个交代”标语的大幅图片下方,是源自中新网的稿件《面对乘客家属质问,马驻华大使沉默、沉默、再沉默》。

      今日午间来自@马航MH370家属委员会的微博,更是将愤怒与质疑在网络上推至新高潮:“紧锁的指挥部,空荡的办公区,无助的乘客家属。自从3月24日晚发表完不负责任的坠毁声明后,马航的所有工作人员就神秘失踪了!每日班车再不安排,返京家属的住宿再不解决,24小时的紧急联系电话再不回应。马航,是不是你们也都失联了!!!@马来西亚航空别再欺骗全世界了,你们实在太无耻!!!”

      对权威机构抱有浓郁怀疑心理,又常常不得不选择息事宁人的国内民众,在表达自身合理诉求时显得急躁而不讲章法,撒泼打滚的不良观感让人看得既揪心又心疼。

      《这一次,大马为何不再否认》、《马方“不靠谱”背后是长期信息不透明》、《马来西亚,你欠世界一个真相》,搜狐以三篇自采专题展现了门户的态度,最后一篇快评更是请来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助阵。

      也是念叨“马来西亚,你还欠世界一个真相”,京华时报社论有着更现实的关切:“有媒体爆料马航已连续3年亏损77亿,而马航事件也可能成为9·11后最大的空难理赔案,如若无力赔偿,落差由谁填补?虽然再多赔偿也换不回逝去的生命,但这仍是关系乘客切身权益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对此亦更详细报道,这份团中央机关报记者采访专业法律人士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失事客机的中国乘客家属,可以向马航提出特别提款权的赔偿要求,标准就是每位乘客约120万元人民币...乘客家属可以选择在马来西亚进行起诉,也可以选择在中国起诉,最终的赔偿结果是不一样的,诉讼的周期也不一样。”

      人民日报与新京想到了一块。最高党报改变了昨天不着一字的尴尬局面,今天的头版为马航客机留了一个报眼,来报道最高领导人的表态:“习近平出访期间十分牵挂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联客机上包括我国同胞在内的乘客的生命安危,一直密切关注搜寻进展情况并作出工作部署。”人民时评则感慨“生命呼唤‘世界的联结’”。后者以社论呼吁“当务之急,是尽快开始真正的国际调查,集中国际社会的人力、物力,让真相早日大白。”

      沪上媒体东方早报有自己的忧虑:“马航事件实质上给中国外交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积极开展周边外交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中国政府在失联事件发生后,立即通过舰船、飞机和卫星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救援。即便如此,中国政府这一保护公民在海外安全的初衷和努力,仍然被部分西方媒体人为渲染解读系‘军事扩张’。”

      与正式媒体上步调一致的愤怒与追问不同,社交网络的声音更为复杂和多元。@李子阳即有表述:“要求真相,要求我满意的真相,要求符合我预想的真相,这些大不相同。到底要哪个,最好说清楚。”抵制马来西亚成了被抨击的重心,那些跑去跟帖谩骂歌手梁静茹的网友,更是为有的放矢提供了充足弹药。更深层次的分析,则是对近日的弥漫的阴谋论与马来西亚政府功过,有了一轮拨乱反正式的绝地突围。

      阴谋论的氛围虽然依旧浓郁,但事实澄清与技术分析也在加强了。网易另一面专题发挥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风格,直斥“‘穆斯林反对党劫机’纯属阴谋论”:“‘反对党的机长劫机与马来政府谈判,马来政府不让步,飞机坠毁’;‘机组有穆斯林,是回教恐怖分子学911’,社交网络上盛传的阴谋论几乎成了国内公认真相...这和马来西亚的现状完全相左: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威胁更多来自执政党‘巫统’,而反对党联盟‘人民联盟’摈斥‘穆斯林/非穆斯林对立’论调、主张‘人民主权’。2013年大选,马来西亚不管是穆斯林还是华人,都更愿投票给政纲主张跨族群的反对党联盟。”

      腾讯大家由高校心理学教师唐映红解释了阴谋论的心理机制:“当人们听说马航班机失联,而且一直都找不到能指示飞机到底有怎样下落的线索,这超越了我们经验的范围,所以必须要把它搞清楚...对许多人来说,相比于他们一无所知,他们‘知道’飞机被美国人劫持到秘密基地,更能够满足他们对世界形成一致性观点和获得环境控制力的需求。这就是‘阴谋论’的起源。”

      军事、国际时事评论员吴戈以技术解析的方式,在大家撰文分析“MH370坠毁结论信得过吗”:“根据飞机最后一次与卫星‘握手’信号的时间差,他们计算出MH370当时可能所处的范围,这是一个巨大的环...这是一个间接技术推测,但它基于公认的物理原理,且过程简单,技术可靠,因而可信度很高...在没有其它任何线索的情况下,国际社会也的确以此作为唯一的依据来部署搜索。”

      新华社《环球》杂志副总编辑刘洪在微博上写下了更深刻的解释:“网络上,对马来西亚一片挞伐声。但理性地看,过去两个星期的爆料、否认,更多显现的是马国治理能力的低下,组织失当、发布失调,也难免有部门利益的纠葛。就像一个能力不足官员,他没有掌控全局的功力,他也是被动地一步步知晓原委,但就此指责他隐瞒真相、甚至谋害人命,在没有证据前,还是慎言为好。”

      对马来西亚政府的指责,与对中国政府表现的评价,是问题的一体两面。@烧伤超人阿宝护犊心切:“马航这件事情,中国政府的表现是无可指责的,倾全国之力,动用一切外交军事资源,不惜代价,不顾成本,全力以赴。海湾战争美国才动用52颗卫星,而中国为找一架飞机竟然动用了21颗卫星。但飞机是美国的,联系飞机的卫星是英国的,最后成为突破口的原始数据都不在我们手里。痛定思痛,我们还不够强大!”

      爱之深则责之切,受限于受益于体制的各种媒体,必然也成为反思不可或缺的部分。@林楚方即对昨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念念不忘:“...遗憾的是,政府没有让国民清晰感受到他的努力。党报一个头版,几乎掩盖了这些努力。反思吧。”

      以环球时报为反面典型,媒体人@潘采夫也在予以指责:“在民意汹汹的时候,明星和公众人物太过情绪化不应该,主动挑动民粹情绪更不负责任。媒体发什么九问要么智商不足,要么是在投机。当社会情绪火爆时,媒体和公众人物应该比普通百姓更冷静理性,如果你比老百姓还亢奋,那普通人要被煽乎成什么样儿呢?不要整天骂环球,一到事上比环球还环球。”

      @兔主席对此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大家都能理解失去亲属的巨大悲痛。但马总理宣布飞机坠毁后很多家属的激烈反应包括晕倒、抗议、甚至打起来,有点让我意外...看到这些剧烈悲痛的家属,我不得不问:中文世界的媒体和信息是不是也有责任?有没有什么东西延长甚至加大了他们的痛苦?包括过多指向马国和马航,其带来的不是问题解决,而是仇恨...如果从第一天起看CNN相对理性的客观分析,跟随事件逐步展开,我觉得情绪和看法可能会不一样。”

      抵制马来西亚的做法当然为右派知识分子所不齿。网易云阅读作者晚甘侯希望理清一下抵制的混乱逻辑:“首先,抵制国家在逻辑上就是一个错误,国家不可能有行动...还有人会认为,政府是民众选出来,要通过制裁民众来达到想马政府施压的目的。这显然也是逻辑错误。因为民众选举马政府和马政府此次不合格的表现之间并没有存在因果关系。”

      @haitaode也是持有相同观点,并且戳到了许多人遗忘的的痛处:“有些名人开始表示永远抵制马来西亚了。这是个人自由,不论观点如何,这种表达的自由应尊重。突然想起2003年的春天,北京有官员应对非典不力、隐瞒疫情。如果当时当时有微博的话,相信今天呼吁抵制马来西亚、永远不去马来西亚旅游的人,当时一定会说:抵制北京,永远不去北京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