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中国将全面敌视日本 出现对日绝交呼声
  • 发布时间:2014-02-28 14:06:00 来源:中国称重网信息中心
  •   全国人大常委会2月27日通过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抗战历史第一次以法定形式走入普通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日本媒体用“极为罕见”描述这两个纪念日带来的心理冲击,称这是中日关系整体恶化的“新火种”和让首相安倍“失信于世界的便捷途径”。

      韩国媒体表示,中国近期对日本一边倒地强硬,照此下去,不排除北京在对日关系上采取“大破大立”政策。安倍2月27日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拜鬼问题上诡辩。“日本越是否认,世界越会记住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问题”,韩国媒体的这个警告在欧洲舆论场得到呼应。法国媒体说,安倍拜鬼后,似乎一夜之间,国际社会开始突然发现,他鼓吹的“民族主义”实质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翻案。

      中国改变“被动防御”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月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香港媒体以“76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为题报道说,作为第一个提出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原全国政协委员赵龙,获知他等待9年的提案终变成现实时说,“虽然迟来了一点,但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会议。

      文章说,当年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目前仅剩10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且体弱多病。85岁的幸存者夏淑琴表示,“我没有多少文化,但以后,世界上都会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悼念活动了”。

      德国媒体2月27日评论说,中国战胜日本侵略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纪念日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意志,提醒民众不要忘记历史,维护和平,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纪念日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是实现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英国广播公司评论说,中国用立法形式确立这两个纪念日,消息引来中国网络一片赞誉声,有人说这是理性爱国的开始。

      日本媒体2月27日称,中日紧张局势没有任何缓和迹象,中国政府继续推动占领道德高地的计划。中国的战略重点是提醒世界记住日本二战时期侵华的暴行,而南京则成为中国争取国际舆论的重点,宣传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让日本失信于国际社会的一个便捷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