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迷彩作训服这么多口袋,平时觉得没啥用,真上了演兵场,每个口袋装些啥,都得有讲究。”春节前夕,在机步某旅二连战备拉动演练开始前,连长徐龙祥专门就这一细节反复强调,提醒大家对照旅里《演训时作训服口袋携行装备品参考表》,配好急救包、地图等相关物品。 “小小口袋,还有那么多讲究?”看到徐连长那副认真劲,记者心生疑惑,正在现场督训的旅长周瑞峰道出其中一段经历。 一次演习中,一名战士在执行反机降任务时,小腿被阵地上的竹签扎破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由于卫生员不在现场,几名战友翻遍口袋,除了钱包、证件、餐巾纸,竟没找到一个可以用来止血的东西。 “你们的急救包呢?”演练复盘时,面对旅领导的追问,官兵道出实情:以往组织演练,急救包用得不多,大家都习惯把它塞进背囊,统一放在车上,很少随身携带。 “急救包是战场上救命用的,应该放在最贴身、最方便取的地方,怎么能随随便便塞进背囊?作训服上9个口袋,难道连一个放急救包的地方都没有?” 对此,一些官兵颇感委屈。新式作训服下发后,对于上面每个口袋具体有什么用、应该放些啥,从未明确过,更没想到要装急救包这些战备物品,谁曾料到演练中居然出了“意外”。 “作训服是官兵执行作战训练任务的战斗装具,口袋里应该装什么,看似小问题,实则是关乎打仗的大问题。”周旅长坦言,出现这样的“意外”,关键是平时战备和打仗思想树得不牢,尤其是对细节抓得不够细。很多人都没有将作训服口袋与日常训练、战备等联系起来,导致需要用到某些战备物资时,常常因找不到或不在手边而耽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