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未来10年,亚太地区将至少有9个国家和地区实施18个潜艇建造项目,涉及83艘潜艇,其中至少有一半是AIP潜艇。 随着海洋权益争夺的日益激烈,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纷纷设法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实力。此间不少国家都十分注重潜艇力量的建设,并大有你追我赶之势。 日本:潜艇服役年限短、型号新 二战战败投降后,日本的军工能力几乎被全部摧毁,由于受到《和平宪法》和国际条约的限制,它只能发展常规动力潜艇。几十年来,日本在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如今,该国已成为世界上常规潜艇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先后制造了“早潮”“夏潮”“大潮”“朝潮”“涡潮”“夕潮”“亲潮”以及最新的AIP(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苍龙”级等共八种型号的潜艇。目前,日本海军共有3级18艘潜艇,包括5艘“苍龙”级,11艘“亲潮”级和2艘“春潮”级。 作为日本潜艇的主力,“亲潮”级是当今世界排水量最大的常规潜艇之一,水下排水量达3000吨。该级艇具备同时导引6枚线导鱼雷攻击水面及水下目标的能力,同时装有“鱼叉”潜射反舰导弹和89式线导鱼雷,这使其能遂行水下侦察、反舰、反潜和布雷等多项任务。 而2009年开始服役的“苍龙”级潜艇水下排水量则达到了4100吨,可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常规潜艇。这型艇加装了AIP系统,使其水下持续潜航时间可延长至3周左右。 近年来,日本海军基本上按照每年退役一艘、服役一艘的方式进行新旧潜艇的换代工作,因此,其潜艇服役年限短、型号新。不过,现在日本海军已准备将现役潜艇的数量增加到22艘,加上2艘训练用艇,其保有的潜艇数量将达到24艘。日本此次扩充潜艇部队的规模,就是要强化在常规潜艇领域的优势,以“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模式,提升其对亚太的水下控制能力。 韩国:靠德系潜艇起家 韩国海军在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组建具备实战意义的潜艇部队,但其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最初,韩国从德国订购了9艘209级1200型潜艇,在韩国国内被命名为“张保皋”级KSS-Ⅰ型潜艇。该级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为1200吨,可携带14枚鱼雷或28枚水雷,其中3艘还装备了“鱼叉”反舰导弹。 为进一步增强水下作战力量,上世纪末,韩国提出了“远洋海军”发展战略,并于2000年11月从德国购买了3艘AIP型214级潜艇,后自行建造了6艘,这就是被命名为“孙元一”级的KSS-Ⅱ型潜艇。该级潜艇采用燃料电池技术,可连续潜航15~21天,可同时跟踪25个目标,并能同时攻击其中8个目标。该艇装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各型鱼雷和“鱼叉”潜射反舰导弹,最多一次可携带16枚重型鱼雷或25枚水雷。 韩国海军还准备自行研制3艘排水量3500吨的KSS-Ⅲ新型潜艇,并开发能与朝鲜微型潜艇抗衡的新型迷你潜艇KSS-500A。KSS-Ⅲ型潜水艇是韩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该艇将装备潜射对陆攻击型巡航导弹,以增强对朝鲜的威慑能力。 朝鲜:数量可观,拥特殊地理条件之便 从数量来看,朝鲜海军的潜艇不仅可以在亚洲位居第二,在世界上也排名靠前。据西方情报机构估计,朝鲜海军拥有4艘W级和22艘R级常规动力潜艇,还有29艘“山高”级小型攻击潜艇和数量可观的“玉高”级微型潜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