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的宽度,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问题。 在俄罗斯、蒙古以及其他原苏联国家,轨道宽度1520毫米,这就是宽轨。1520也被称为俄罗斯轨距。这种轨距最早起源于英国,但发扬光大在沙皇俄国,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争。沙俄领土广阔,铁路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但有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宽轨,敌国的军队即使攻进了俄罗斯,也只能望轨兴叹——轨距不一样,其他国家火车要跑,肯定会出轨啊。 当初沙俄觊觎我东三省,在东北建立的中东铁路,使用的就是宽轨。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溃败,中东铁路落入日本之手,轨距马上缩窄,后来就改为了大多数国家通行的标准轨(1435毫米)。 时至今日,我们北方的两个邻国,蒙古国和俄罗斯,依然使用宽轨。我国则是标准轨。由此,北京至乌兰巴托至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列车,每次在进入蒙古国前,都要重装转向架和轮对,这样才能在宽轨上继续奔驰。 费时,耗力,更折腾。 有没有改变的契机? 有的! 作为一个不小的突破,就在APEC北京会议前夕,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也就是蒙古国的国会)终于结束了数年的热烈讨论,投票同意,将在中国邻近的两段铁路采用与中国相同的标准轨。 表面看,这主要基于经济因素。因为这两条铁路,是向中国输煤的专用线,如果仍采用宽轨,在过境时煤炭势必重新卸装,如此折腾,每吨将增加成本2-4美元。 要知道,蒙古是内陆国家,煤炭等资源,只有一个输出地——中国。为了降低成本、多增加收入,采用标准轨,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完全是顺理成章。 但轨距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蒙古国国会为什么要“热烈讨论”很多年,就在于改变轨距,肯定有某种政治象征意义——蒙古国在向中国规则靠拢。 即使到表决时,争议还是有的。表决结果也只有84%的议员,反对者中也不乏高呼警惕的。以至于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今年夏天不得不公开表态,所谓“铺设标准轨铁路的话中国将占领蒙古”的说法,是在制造国家分裂,而且蒙古国为此争论了6年,浪费了6年。 而且,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重要的限定条件,这只是两条向中国出口煤炭的专用线。标准轨要深入蒙古国腹地,还遥遥无期。 即便如此,这仍可视作蒙古与中国接轨迈出的一小步,非常关键的一小步。 从未来看,夹在中俄两国间的蒙古国,在经济上势必更依靠中国。贸易需要货运,铁路是最便捷方式。从经济效益看,变轨有着巨大的内在动力。当然,如果中蒙政治上契合,变轨也将减少蒙古国内在的阻力。 |